海事司法研究中心第一期沙龙 | 打造国际海事争端解决优选地——从理念到路径的深度对话
发布时间:2025-09-15 浏览量:48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,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。为引导广大青年干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,胸怀“国之大者”“省之要者”,砥砺奋进、实干担当,9月11日,南京海事法院海事司法研究中心举办第一期沙龙活动,围绕“打造国际海事争端解决优选地”开展主题研讨,院党组副书记、常务副院长李亚林出席活动。

1757901831133819.png

6名干警聚焦“什么是国际海事争端解决优选地、如何打造国际海事争端解决优选地、我们应该怎么做”作主旨发言。省法院民四庭副庭长陈亮,南京江北新区综合治理局副局长、扬子江法务区专项工作组副组长沈定成,江苏海事局法规处三级调研员郭峰作为点评嘉宾到会并作交流分享。各部门青年干警代表参加活动。

 

主旨发言

1757901908391669.png

立案庭 姜涌

打造国际海事争端解决优选地,重点在于以高水平的司法服务、高效能的解纷机制、高公信力的裁判结果,赢得境内外当事人的广泛认可和主动选择。立案庭作为法院对接当事人的“第一窗口”,是展现海事司法形象的前沿阵地。我们将始终立足前端“守门员”的职责定位,主动拓展国际视野,持续锤炼专业本领,通过减少工作流程、优化诉讼服务,让当事人切实感受到诉讼便利,为国际海事争端解决优选地建设添砖加瓦!

1757901954300509.png 

海事庭 张靖宇

国际海事争端解决优选地意味着凭借司法公信力、专业解纷能力和规则辐射力,吸引国际航运主体自愿选择管辖。中国是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,也是世界最大的海运需求国之一,这既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,也赋予了我们独特机遇。作为海事法院的干警,我们要做国际规则的“研究者”,做司法公信力的“塑造者”,做中国实践的“传播者”,让世界看到中国在海事司法实践中的智慧与成果。

1757901995749747.png

海商庭 汪涵 

打造海事争端优选地重点在于提升中国海事司法的公信力、透明度和知名度。作为海商庭干警,我将立足本职工作,持续提升综合素质,通过实践实训不断强化海事行业知识、涉外法律知识和外语能力,紧前研究国际条约、国际惯例,积极参与总结和提炼典型案例,为建设国际海事争端解决优选地贡献青春力量。

1757902037555927.png 

执行局 王宇翔 

国际海事争端解决优选地,不是地理概念,而是信任坐标,是一种被全球航运主体、中外当事人、法律机构共同认可的“法治地标”。海事执行愿做“先锋”,在每一次扣押与解扣之间,在每一份和解与兑现之中,用专业与温度,守护中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,用高效与公信,照亮国际海事争端解决的优选之路。

1757902074623639.jpg

连云港法庭 杨文丛 

海事案件往往涉及货物运输、船舶滞留等时效性极强的事项,这要求我们在确保公正审理的同时,不断优化程序、提升效率。通过选择部分案件开展“快速审理”示范,探索缩短案件审理周期,让世界看到中国司法的效率与公信力,为建设国际海事争端解决优选地提供有力支撑。

 1757902117889808.png

政治部 程乃尧 

为打造国际海事争端解决优选地,宣传工作需实现从“告知者”向“价值塑造者”和“生态共建者”的转变,传递中国海事司法公正、专业、国际化的理念。应通过深度解读典型案例、拓展多语种传播渠道、加强媒体联动,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认同感。通过强化数据驱动、国际化传播和品牌建设,系统塑造中国海事司法良好形象,助力构建高水平海事法律服务生态。

 

嘉宾点评分享

1757902151521920.jpg

陈亮 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长  

建设国际海事争端解决优选地,是一个多年来不断努力、持续推进的过程。需要着力于三个方面:一是准确适用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,更加准确地解释适用外国法,努力形成具有引领性的海事裁判规则;二是深入研究航运、保险等行业规则和惯例,提升裁判理由的专业性、行业认可度和国际说服力;三是积极行使海事司法管辖权,妥善应对平行诉讼、不方便法院管辖等新问题,同时积极推进海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,不断提升我国海事司法的公信力和影响力。

1757902194702449.jpg 

沈定成 江北新区综合治理局副局长、扬子江法务区专项工作组副组长

江北新区正以高标准推进扬子江法务区建设,按照规划,法务区聚焦“产业引领、涉外导向、科技赋能、法律护航”的功能定位,依托司法审判集中区和法律服务生态区“两区融合”,建设多点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平台,集聚仲裁、调解、公证等多元法律服务功能。围绕这一目标,江北新区着力推进江苏省船舶租赁交易区建设,加强与高校、研究机构合作,深化理论研究与成果转化,积极吸引仲裁、调解等专业机构落地。期待通过这些举措,不断提升涉外法治服务能级,更好服务打造国际海事争端解决优选地。

1757902231801940.jpg 

郭峰  江苏海事局法规处三级调研员

建设国际海事争端解决优选地,既是目标,更是一个继往开来的过程。我认为可以从“三个‘四’”来把握:江苏有坚实的“四个基础”,即国家战略叠加和独特区位优势,雄厚的航运港口和造船实力,完善的海事法治共同体建设,以及领先的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。在此基础上,要处理好“四对关系”:硬件建设与软件提升、制度建设与实践创新、司法保障与执法协同、法律服务与产业发展。面向未来,更应当把握“四化”方向,即推动国际化、专业化、多元化、数字化发展,通过这一系列努力,充分发挥江苏优势,实现从航运要素集聚向海事规则输出的转变,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海事争端解决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。

1757902276438283.png 

李亚林充分肯定本次沙龙活动,对青年干警寄予殷切期望,指出,海事审判肩负着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使命,青年干警要牢记使命、肩负未来,不断提升专业化、国际化素养;要珍惜舞台、善用平台,依托研究中心快速成长进步;要不负青春、努力奋斗,以激情与担当书写新时代海事司法的青春篇章。李亚林强调,建设国际海事争端解决优选地,关键要把海事司法工作做细做实、做到极致。要着眼国际大势,把握全球海洋治理新形势,主动参与国际海事规则制定和完善,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更多中国智慧、中国方案。要服务国之大者,紧扣海洋强国战略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,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、港航产业转型升级等提供有力海事司法服务保障。要提升国际影响,充分发挥海事司法研究中心平台作用,增强国际传播力和感召力,讲好中国海事司法故事。